Posts

Showing posts from September, 2018

如何提升孩子學習動機

Image
如何提升孩子學習動機 點解我俾幾多獎勵個仔佢都唔肯溫書? 點樣提升佢既學習動機? 能力感是孩子對自己的能力有沒有信心。家長可以透過正面鼓勵和稱讚來幫助孩子培養對自己的信心,讓孩子相信自己是有能力、並相信通過努力可以提升自己的能力。若果孩子信心和能力感,即使有學業難題或挑戰,他們也會憑著信心去勇於面對。 在深受傳統中國文化影響(孺家思想)的香港,父母普遍認為「做人要謙卑」,即使孩子有值得讚賞的地方,父母都會怕「讚壞孩子」。請緊記,不只是孩子,每個人都有被認同和稱讚的需要。當孩子收到成年人的稱讚,他們的自我價值便會提升,會更有動力及更賣力去做。 很多研究指出若果家長鼓勵及容許自主,孩子的學業成績及動機提升。因此,最好的選擇應是: 與孩子一起討論,共同選擇貼近孩子的喜好的學習方式,嘗試根據孩子的意願做決定,例如溫習科目的先後次序、用什麼筆或紙去溫習等。這樣的話,孩子便會更投入,更有動力去參與。 父母行為被孩子視為專制與否是很受親子關係所影響。若果孩子與父母的關係好,孩子普偏樂意接納父母的意見,從父母的要求和選擇去做事; 反之,若果孩子與父母的關係一般,孩子會認為父母的要求不合理、會愛理不理,甚至會出現對抗行為。因此,關係是推動孩子動力的關鍵。父母給予孩子的愛祇有是無條件的,即是:孩子有多頑劣作為父母也應該愛他。我常常聽到家長會跟孩子說: 「如果你成績好、聽話、俾老師讚,我就會錫哂你。」。假如孩子認為自己要達到某些條件才會得到父母的愛,他們便會不安、情緒起伏大,擔心及懷疑自己有否被愛的條件,同時也會影響安全感及自尊感。 請緊記: 我們不愛的只是孩子的壞行為,並非孩子本人,因此重點應則重於幫助孩子改善壞行為 美國心理學家 Richard M. Ryan和 Edward L. Deci 於1985年提出了一個關於動機的理論,名為 自我決定理論 (Self-determination theory)。 SDT 提出動機可分為兩種; 分別是 1) 外在動機 和 2) 內在動機。外在動機指行為要依靠外在的推動力才會繼續進行,例如孩子溫習是由於想得到媽媽送的禮物; 而內在動機則指行為是自發性、自動自覺、不需要任何人提點及用獎品利誘也樂意做的。 作為父母,我們當然想孩子有內在動機、發自內心地學習。 自我決定理論(SD

乜都得爸媽

Image
乜都得爸媽 近日,有位家長問我為什麼孩子總是不聽話, 孩子總是當她的說話為「耳邊風」, 讓她在教養過程感到非常氣餒。 細問之下,得知這位家長非常溺愛她的寶貝, 不忍心拒絕她的心肝寶貝,怕寶貝會傷心。例如,孩子想要什麼就給她、多遷就她、不給予很多限制, 幾乎是對孩子的要求有求必應,千依百順。這位家長相信她溺愛孩子,孩子便能夠感覺媽媽愛她,並得到安全感。 試想想, 當孩子想要什麼,父母就會盡量滿足,被溺愛的孩子心會想什麼? ==》「我唔洗做d咩, 只要我想要咩爸媽都會滿足我」 再想想,小朋友還「需要」聽話嗎? 若果孩子不曾被你拒絕、未曾感到失望無力、孩子又怎能承受日後的種種困難與挫折呢?過份溺愛只會使孩子會變得自我、影響他們的挫折容忍力、抗逆力及責任感。 很想趁着這個平台強調一點:過份溺愛孩子會使孩子建立了一套「我想要咩就有咩,你唔俾即係唔愛的」的思想模式。 因此,家長必須給孩子適當的 行為限制 🚫 ,別再做乜都得爸媽。 Blog Sponsor: APPHK ( http://apphk.org )

孩子沉迷打機點算好?

Image
孩子沉迷打機點算好? 每次在講座的問答環節中都會有家長向我訴說孩子沉迷打機的問題。儘管家長用 “威迫”或 “利誘”的手法去阻止孩子打機,孩子依然拒絕妥協。暑假更是孩子打機的高峰期,近日更有家長向我抱怨孩子經常千方百計想要換取打機時間。例如,孩子會以溫習課本、做補充練習甚至做家務等行為作為與家長談判的籌碼。然而,家長既怕孩子因打機荒廢學業,又怕強硬阻止會引起爭執,繼而影響親子關係。因此,孩子沉迷打機的確是很多家長的一大困擾。

幼兒的電子奶咀

Image
幼兒的電子奶咀 近年不難看到幼兒的手上會拿著一部手機或平板電腦,我曾 經多次在餐廳用膳期間看到不少父母會用手機或平板電腦來「收服」正在哭鬧或扭計的幼兒。這樣做,他們便能安靜地跟和家人朋友暢談一番,更可有「安落茶飯」食了。其實,坊間已有不少報導指出電子奶咀的壞處,如指出學者的研究證實幼兒使用手機或平板電腦會影響語言發展和專注力等。因此,我不重覆指出電子奶咀的負面影響。然而,作為一位心理學家,我想用心理學的角度來解釋幼兒機不離手的原因。